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兴华科学教育网 >> 兴华平台 >> 平台概况 >> 发展沿革 >> 正文
路在脚下——兴华团队科学教育真义探究心路
作者:risechina    记录来源:risechina.org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

路在脚下

——兴华团队科学教育真义探究心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治本之道,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奠基工程。真正意义的科学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为终极目标,不仅注重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且讲究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更追求科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素质教育的理想之力,在广西师范大学催生出志存高远的兴华科学教育团队,一群人立志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打造出与之媲美的科学教育平台。

经二十余年不懈努力,团队摆脱学科生存窘境,闯出科学发展之路。如今,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团队人义无反顾地踏上科学素质教育攻坚征程,以“草根”之力、“星火”之功,甘当国家突围素质教育困局铺路之石。

前十年执着坚守“精神国防” 奋力营造“小气候” 摆脱学科生存窘境

“研究高深学问”,无疑是大学的重要功能。然而,什么才是在象牙塔里值得研究的“高深学问”,却远非不言自明的道理。在学术的森林里,学科教学法往往只是一株幼苗。可在西部的土地上,在广西师范大学,一株物理教学法幼苗,奇迹般地长成了科学教育大树。期间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正是兴华科学教育团队形成和发展的黄金岁月,留下的是团队人执著追寻科学素养教育理想的深深足迹。

1988年,研究生刚毕业的罗星凯来到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从事物理教学法工作。这是一个虽说重要但学术地位尴尬的行当,令人敬而远之。而他并不在意,整天在实验室敲敲打打乐在其中,认定自己是在修一堵“墙”,要让物理教学法有“位”。而且,在修这堵“墙”的时候,他已在想着盖科学教育的“楼”。

1993年是团队发展的里程碑。这一年,团队成功举办“’93桂林中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从此,越来越多国际同行知道,在中国桂林,有人将教师教育也作为“精神的国防”来坚守。同在这一年,“师范生物理实验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时隔6年后,团队又成功举办“’99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此后,团队对外交流日益常态化,师生们越来越习惯于“同大师对话、与高手切磋、向同行学习”,团队人致力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也更加一发不可收,学科发展的“小环境”不断改善。从事物理教育研究,在广西师范大学不仅有了立足之地,而且获得了科学发展的空间。

近十年身体力行“素质教育” 勇敢超越“大环境” 闯出科学发展之路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管理体制却涛声依旧,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社会声誉的每况愈下,大学精神的日渐衰落,学问之“道”被侵,学术之“根”被蚀,严峻的挑战直指大学及其学人安身立命之本。所幸的是,团队在喧嚣之中找到了蛰伏修炼的港湾:科学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以及高等教育只能以应试教育的“产品”作为“原材料”的无奈现实,让团队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该怎么做。科学素质教育的理想、基础教育在心中的“终端用户”地位和教师须尽教书育人本分的良知,让团队人的坚守有了终极的动力,挣脱各种诱惑和压力,蓄势待发。

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RISE2000年正式成立起,实行“以课题为中心、用项目来带动、靠研究本身求发展”的运作模式,是兴华科学教育团队发展壮大的学术平台、扬帆远航的旗帜,在团队有了更大平台支撑的今天也依然如此。“研究所”早已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深深地烙在了团队师生的心中。

教育部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CSC2001年正式成立,被学校定位为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的战略平台来建设,为作为其学术主力的科学教育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005年由罗星凯领衔申报成功,与CSC一并构成一个生长在高等教育体系内的“基础教育”学术平台,团队对接“终端用户”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建设“高效开放合作研究平台和学术资源共享中心”的定位以及“服务强化、项目实化、名分淡化、身份虚化,虚实结合、虚中有实”的运行机制,则营造出独特的学术生态和教书育人环境,凝聚起更多有志于科学教育的人才。

独特的平台和机制,让团队得以科学发展,捷报频传:高校国家教学名师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科研成果奖……。然而,这些个令人羡慕的荣誉,并没有让团队人满足于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现在所展现的成功,因为,中小学教育尚未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素质教育仍深陷困局。

后十年深深扎根“终端用户” 智慧开拓“新航道” 引领素质教育突围

探求真知、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要履行好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难事,而要融这三大职能于一体,则更是难上加难。而所有的难,都源于眼睛朝上,以至于对真正的“终端用户”视而不见。

兴华科学教育团队不仅认准了基础教育这个“终端用户”,而且早已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素质教育深陷困局,是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大难题,也成了团队人最大的心病。

面对举国难题,一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哀叹自己的渺小而寄望于自上而下的突破。相反,兴华团队人更看好利益牵动较小的自下而上、星火燎原式改革。团队人在自己身边用心点燃的科学素质教育火种,虽然只是星星点点,但一直得到细心护佑,不仅至今未灭,而且已露出燎原的希望。在与合作学校“共建《探究科学》校本课程”、“共育科学素质教育人才”和“共创科学探究资源”的合作过程中,团队人惊喜地发现,虽然应试教育如火如荼,但社会却并不喜欢应试教育的产品,最求之不得的,反而是有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的人才。近两年来,我们派到北京十一学校、深圳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桂林一中等团队合作伙伴学校的研究生,虽都是教学新手,却被委以校本课程及资源开发特派员的身份,担当团队与伙伴学校合作共建校本课程实施者的角色,结果他们因“能人所不能”而广受好评。在研究生就业仍处低谷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越来越自信阳光,因为切身感受到了科学素质教育的社会需求,而自己又有幸成为了拉动这种需求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面对逐渐增多的合作需求,团队已将试点规模扩大到本科生,并着手招收待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参与。团队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规模扩大后,学生仍能长出“能人所不能”的本领。因为我们手中“有人所没有”1. 团队二十余年潜心科学教育研究和科学探究学习资源建设的积淀;2. 团队多年来身体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3. 团队与“终端用户”共建科学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与施展平台的成功合作。这样融“探求真知、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发展,将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提升定义到了引领的境界,因为我们冲出的是一条科学素质教育的新航道。

要实现如此高远的目标,使充满阳光的事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体制多元的新型产学研平台来支撑团队新的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幸得广西师范大学的理解和支持,团队人寄予厚望的非营利性组织(NPO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20103月正式注册成立,它承载着为团队“突破体制的局限,将管理帅才、学术精英、开发干才、教学能手、技术高手和能工巧匠融于一炉,实现一流理念与一流技术、一流实践同出一门,缔造超一流业绩”的使命。

回顾兴华团队走过的探究之路,放眼未来,我们虽然深感还有漫漫前路有待开拓,但也十分自信地看到自己脚下之路已今非昔比,而且前行中依稀可见更美好的未来在招手。古人说得真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名: E-mail: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验证码: